首页 资讯 正文

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:铜草花下的青铜传奇

体育正文 41 0

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:铜草花下的青铜传奇

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:铜草花下的青铜传奇

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(liú)欣然 “牙刷草,开紫花(zǐhuā),哪里有铜,哪里就有它。”在湖北省大冶市(dàyěshì),一首民间歌谣广为流传。 远眺湖北省(húběishěng)大冶市铜绿山古(shāngǔ)铜矿遗址博物馆。图片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提供 走进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,草地上一棵棵半米高(gāo)的绿色植株随风摇曳。“它们就是铜草花,学名海洲香薷,也是歌谣中的‘牙刷草’。它们花朵形似牙刷,花瓣上布满(bùmǎn)紫色的纹路(wénlù)。只不过现在还没到花期(huāqī)。”铜绿山管委会许娟说。 游客参观铜绿(tónglǜ)山古(shāngǔ)铜矿遗址博物馆。图片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提供 “要是摘下一片它的绿叶(lǜyè),用手一搓(cuō),你(nǐ)就可以闻到‘铜臭味’了,下雨天气味还要更大嘞!”许娟抬手轻轻掩鼻笑着说,“可别小看这牙刷草(cǎo),古时候没有高科技的金属探测仪,它就是探矿人的‘指南针’。” 百里黄金地,江南聚宝盆(jùbǎopén)。时光回溯到1973年,大冶有色金属公司(gōngsī)铜绿山矿在露天生产中,发现冶炼渣和多件(duōjiàn)铜斧,就(jiù)将一把重达3.5公斤的铜斧邮寄至中国历史博物馆,并函告了这里的情况。自此,一个(yígè)惊天发现拉开序幕。专家认定这里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采矿遗址。 铜绿(tónglǜ)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推出的(de)文创产品。图片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提供 在湖北省博物馆,很多人对重达2.5吨(dūn)的(de)曾侯乙编钟肃然起敬,通过化学及光谱分析,考古人员发现,曾侯乙编钟的铜料来自铜绿山。 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开展,考古人员揭开了铜绿山的神秘面纱。作为(zuòwéi)两千多年前的“高新技术基地”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创先使用鼓风竖炉(shùlú)炼铜,并掌握了配渣及炉温技术,冶炼(yěliàn)出的粗铜纯度达93%,炉渣平均含铜量为0.7%,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青铜采冶水平,是(shì)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展现(zhǎnxiàn)。据推测,古代采矿井巷总长度8000多米,冶炼炉渣达到40万吨以上,冶炼红铜达到8万至12万吨。在大冶,千年炉火(lúhuǒ)不熄(xī),可谓是“炉火照天地,红星(hóngxīng)乱紫烟”。 铜绿山因遍地铜绿而(ér)得名,最早记载于《明史·地理志(zhì)》:“大冶县……又西南有(yǒu)铜绿山,旧产铜。”清同治六年(nián)(公元1867年)版《大冶县志》云:“铜绿山在县西马叫堡,距城五里,山顶高平,巨石对峙,每骤雨过时,有铜绿如雪花小豆,点缀土石之上,故名。” 铜绿(tónglǜ)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(bówùguǎn)收藏的编钟。图片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提供 2023年6月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(zhèngshì)开馆。一座红铜色工棚(gōngpéng)屋顶的建筑(jiànzhù)依山就势(jiùshì),巧妙地融入矿山(kuàngshān)之中。建筑内部结构设计独特,形如自上而下的斜巷矿道,“铜山有宝”“找矿有方”“采矿有道”“炼铜有术”“青铜有源”等展厅错落有致,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矿冶现场。 “这里是铜绿(tónglǜ)山古铜矿(tóngkuàng)7号矿体1号采矿点的原址,为了原地保护和展示,建起了长36米、宽30米的展览大厅。”跟随讲解员杨如雪的指引,我们来到博物馆(bówùguǎn)的核心区域。 站在展厅的回廊上,俯身望去(wàngqù),只见脚下由黄土和木架(mùjià)构筑的“迷宫”错综盘亘,竖井、斜井、平巷(pínghàng)、盲井层层叠压,排水巷道和木制水槽蜿蜒其间,让人不由地感叹古人“找矿有方、采矿(cǎikuàng)有道、炼铜有术”的智慧。 铜绿山古(shāngǔ)铜矿遗址出土的铜锭。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摄 2024年(nián)2月,大冶铜绿山柯锡太遗址考古发掘获得(huòdé)国家文物局批准,发掘面积500平方米。考古作业中,考古队员们身着防护服,头戴遮阳帽,手持各种工具,在工地上仔细(zǐxì)搜寻。他们或蹲或跪,或弯腰(wānyāo)低头,专注地清理着每一寸土地,生怕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。其间,队员们发现并清理了1座明代焙烧炉(bèishāolú)。 大冶铜绿(tónglǜ)山柯锡太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、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程小锋告诉记者,“我们发现的这座焙烧炉(bèishāolú)长达10米以上,是铜绿山古铜矿(tóngkuàng)遗址迄今为止所发现最长的焙烧炉。” 谈及此次发掘的初衷(chūzhōng),程小锋介绍,“新的考古发掘工作(gōngzuò)是想发现更早一点的冶炼活动,弄清楚铜绿山早期(zǎoqī)(zǎoqī)采矿、冶炼情况,并竭力寻找早期炼铜铜炉遗迹,进一步了解早期冶炼炉体的种类、分布、结构、冶炼工艺、时代及文化内涵。” 今年6月14日,国家文物局公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(yízhǐ)公园评定结果,铜绿山古(shāngǔ)铜矿遗址荣膺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。三千多年前,熊熊炉火照亮了这片土地,精美的青铜器从(cóng)大冶走向四方。今天,暖阳倾洒,美丽的铜草花仿佛从历史(lìshǐ)中走来,似在(zài)守护这片土地,也似在吟唱新时代的灿烂和美好。 《光明日(rì)报》(2025年06月29日 10版) 来源:光明网(guāngmíngwǎng)-《光明日报》
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:铜草花下的青铜传奇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